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绝大多数来自于福建。这是因为,北洋水师创建之初,全中国只有一所专门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福建船政学堂。李鸿章任命北洋水师主要战舰的舰长和高级军官时,只能从福建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中进行选择。
【资料图】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致远号巡洋舰的管带(舰长)邓世昌,就并非福建人,而是广东人。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生于1849年。邓世昌父亲叫邓焕庄,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茶叶商人,在上海、天津、汉口、秦皇岛以及广州等地开设了茶庄。这样说的话,邓世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富二代”。
邓焕庄只有邓世昌一个独生子,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将来继承自己的产业。为此,邓焕庄很有前瞻性地将邓世昌带到上海,学习英语、数学,为做生意打基础。
可是,邓世昌对做生意毫无兴趣,有志投身军伍。
1867年,由左宗棠、沈葆桢开设的福建船政学堂开设招收学生。最初,学堂主要招收16周岁以下的福建青年。由于生源不足,学堂将招收范围扩大到广东,年龄也放宽至20岁。18岁的邓世昌,获得了报考的资格。邓世昌知道这个消息后,回去找父亲商量,想报考福建船政学堂。
邓焕庄虽然是一个茶叶商人,但还是比较开明,答应了邓世昌的请求。于是,邓世昌便考进福建船政学堂,进入第一届驾驶班学习。这一届驾驶班人才济济,有我们所熟知的刘步蟾、方伯谦、林泰曾、严复、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等人,大多数后来成为北洋水师的骨干将领,担任主要舰船的舰长。
邓世昌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被李鸿章调到北洋水师。那时候,李鸿章为了筹建北洋水师,陆续从英国、德国购买了一批舰船。邓世昌两次奉命前往英国,将制造完工的舰船带回中国。接舰要经过深海大洋,考验重重。邓世昌沉着指挥,圆满地将扬威号巡洋舰、致远号巡洋舰带回中国。
1889年,邓世昌奉命担任致远号巡洋舰的舰长。
在英国教练琅威里离开北洋水师后,北洋水师纪律涣散,作风腐败,许多将领到岸上去购房纳妾,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邓世昌坚守在军舰上,寸步不离,真正将军舰当作自己的家。别人看戏、打牌,搞得热火朝天,邓世昌从不参与其中。这让邓世昌在北洋水师将领中显得“独具一格”。为此,官兵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邓半吊子”。这不是说他专业水准差,而是说他不讲人情往来,不合群。
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舰长)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员为主,中级将领以天津水师学堂的学员为主,下层官兵又主要来自于淮军。这样的组成结构,使得北洋水师从创建之日起,就存在不小的派系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英国教练琅威里被逼走,就是派系斗争的结果。邓世昌作为一名广东人,与闽籍军官有些不合群,难免受到排挤。但是,邓世昌最终以出色的指挥能力,获得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赞许。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率领致远号巡洋舰参加了黄海海战。邓世昌与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年仅45岁。
邓世昌以身殉国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光绪皇帝亲笔挥毫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朝廷追加谥号“壮节公”,追封太子太保,入祀京师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