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出自春秋时期哪个国家(和氏璧最初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

和氏璧出自春秋时期哪个国家,和氏璧最初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和氏璧最早见于楚国楚厉王时期,即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之间。

2、《韩非子》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资料图片)

3、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

4、”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5、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

6、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

7、”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8、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9、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

10、”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11、扩展资料和氏璧出世之后,便在世间的王公贵族间流转。

12、战国时期,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也想得到这块稀世美玉,围绕着和氏璧,发生了一个精彩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1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和氏璧被秦国得到,秦始皇将和氏璧制作了御玺,并命令李斯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希望传之子孙,千秋万代。

14、可惜,秦始皇死后不久,秦就灭亡了,秦始皇的孙子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15、王莽篡汉时,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16、汉献帝时,董卓作乱。

17、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

18、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

19、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氏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x 广告
百科大全 我想学做早点可以在哪里学啊

可以学做早点的地方如下:1、早点培训中心,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长江东路953号附近。2、无为早点培训中心,地址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知识 德国和瑞士远吗

瑞士和德国是邻国,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

重磅!2022年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揭晓 中国位居第二

6月16日,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Index2022annualtables)揭晓,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其中,

最新!科学家开发出半透明载玻片控制光流的能力

据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微小的半透明载玻片,通过操纵光在纳米尺度上的传播方向,

重磅!内蒙古自治区部署“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

时政现场评丨跟随总书记的脚步 在三晋大地上踏雪迎春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第一观察·瞬间 | 两度踏雪 一路为民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总书记走进两个村——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汾西

100的背后是什么?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在北京的非洲体育人:准备好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打造新型有源配电网 保障山区用电可靠

1月25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通过配电自动化主站平台远程控制位于绍兴南部山区线路末端发电机成功启动,成功以小成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