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距离23年高考还有140天,想必大家已经开始进入倦怠于疲惫阶段了。
那就在这里,和大家说说我高中学习的故事吧,可能有些down的感觉,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初高中阶段的底色。
那个以“被忽视的情绪,以及被支配的生活”为底色的抗争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能有一定的主观的主体性特质,但是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来说,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我受到了父母非常好的关心和照顾,他们给我找了最好的老师,给我带来了无微不至的生活上的关怀,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我都挑不出任何爸妈在爱我方面,所有的任何的毛病。
但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很多父母可能都会认为,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爱了。
也不能怪他们,工作之余还要费心我的学习,照料我的生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但是另外一个事实,也在家庭中必然的发生,那就是,他们不是特别的在意我的情绪。
情绪上的被忽视,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生活中的被控制。
我父母都很要面子,而我,很多时候也成为了他们呈现自我的,其中一个媒介。
现在想来,确实他们这么做,是“为我好”,为了给我更加好的前途,但是将我视为他们得到脸面的其中一个工具,也是我童年中感受最深的东西。
所以,为了他们更好更理想的呈现自己,我的童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掌控”的。
初高中阶段,在我印象中,是我人生中最不幸福的阶段,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势。
小学的时候,我会认为被爸妈表扬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但是当我到了初高中,我有了自己情绪需求,但是我的情绪需求总是被迫被父母压抑。
我没有经济来源,但是慢慢意识到钱的重要性,我想要追求与一些快乐和刺激,但是永远会被父母压抑,被迫学习而不能娱乐。
父母还会控制我社交,一次又一次阻拦我和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玩,怕我被带坏。
高中好坏,成绩高低,在学校里面的名次,其实我当时自己没有感觉啥特别有用的东西,但是父母却会因成绩问题而不断的责备我。
一部分是望子成龙,另一部分可能真的是,如果这些没有做好,他们很难以拿我进行炫耀吧。
大人们的社交圈本身,就是一个攀比场,什么都在不断的攀比。
在被掌控的生活中长大,成为了父母理想化呈现自己的其中一个工具,被忽视的情绪这些东西汇聚成了我童年生活的大部分的回忆。
当然,我做老师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可能都是这样的,但是可能有些孩子,并没有意识与反抗。
对于我来说的幸福童年,可能真的只有在小学了。
我算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的人,我始终在尝试着挣脱与对抗。
初中的时候采取的方式叫做叛逆,在一个低情商的年纪中,采取一切真刀真枪的对抗,来尝试让自己追求情绪上的满足。
翘课,不做作业,和爸妈互怼经常发生。
当然,被现实教训的很惨。
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个人实力,父母轻易的就能浇灭我的斗志,父母不给钱之后的拙荆见肘,是我到现在可能最不愿想到的事情。
也因此,情绪上的满足,其实很难以得到。
而到了高中,情商变高的我,告诉自己这样的对抗本身来说,是没有太多意思的。
我开始选择压抑自己的心情,压抑情绪,某种程度上来说,采取了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行为。
——完成一切该完成的,做好一切可能需要做的,让爸妈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但是我自己是知道自己在干嘛的,我的看似努力,对于成绩本身提升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忙忙碌碌的学期下来,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浑浑噩噩的生活,但是却获得了另一种刺激,我发现自己内在情绪中的小人,似乎会有一种刺激的兴奋——看着爸妈焦头烂额的看着我,看着他们有没有办法指责我不努力,但是又对于结果完全不满意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内心,有种淡淡的兴奋感。
可能是因为被掌控后的怨念积累,带来的淡淡的,报复的快感吧。
我记忆中有几个关于那个阶段的细节,在我印象里非常的深刻:
被忽视的情感本身来说,是需要宣泄的。
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样,我作为水瓶座的人来说,一般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
理性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不去说自己的情感,永远的稳定和佛系,是我对于高中大部分时候心理状态的感受。
而压抑久了,爆发起来,也很可怕。
我记得又一次过年的时候,家里亲戚吃饭,一喝酒,我就莫名其妙的贪杯,随后就开始喝醉,于是,情绪就压抑不住,随后就情绪崩溃。
非常贪杯,在酒精的面前,好像自己没有任何的抵抗力。
每年都会喝多几次,喝多之后就开始发酒疯,开始宣泄,也不知道要宣泄啥,但是就不断的宣泄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个细节:
初中的时候,脾气容易暴躁,高中的时候压抑了不少,但是有些时候也容易崩溃,随后就容易脾气暴躁。
我至今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打篮球,因为身体接触多了,压抑不住,在我最好的兄弟肚子上打一肘子。
看着他痛苦的倒地之后,我开始后怕——刚才那个,是我么?
可能这个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展现出攻击性,到现在为止,应该也是我唯一一次展现攻击性。
这件事情成为了我高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我对于我心里压抑的情绪,第一次产生了恐惧,对于这个情绪可能带来的后果,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感。
慢慢的,我记得我到了高二。
到了高二开始,我又在之前对于父母掌控欲的挣脱和抵抗过程中,加入了新的东西。
而我采取的方式,是降低父母对于我的期待。
期待低了,自然控制就小了。
比如我会向他们表现出,比我正常智商更低的反应能力,我会不断和父母说,我是一个平庸的人。
直接挑战他们内心望子成龙的期望本身,告诉他们,我没有办法做到像他们预期中的那个我那样厉害的存在。
这个行为显然有点效果,爸妈本身对于我来说的期待,我记得高二的时候降到了最低。
他们似乎已经不再奢求我成为他们理想化的标准。
因为我确实,“该做的都做了,但是成绩就这样”。
在这次对抗中,我第一次获得了胜利,胜利的果实源自于他们的“失望”。
这个世界唯独能够照顾到自己情绪的人,就只有自己。
失望促使了父母的佛系,而他们的佛系,带来的,是控制欲与支配欲的减弱。
高二可能是我最快乐的一年了,和兄弟们玩的很好,甚至发生了一段早恋。
我的情绪得到最大化的满足,那种快乐,填补了我这么多年以来内心中情绪的贫瘠。
被忽视了十几年的情绪,得到了非常多的营养。
我至今也不后悔给父母带来的失望,我本来就不是很想成为,父母获得面子的工具,我想要做的,是我自己。
但是情绪上的压抑与克制,还是成为我童年的主旋律。
带来变化的,是我高二下半学期,我依稀记得,那一年,我爱上了相声。
我喜欢上了讲段子,于是我开始搜集各种笑话和搞笑的故事。
我爱上了课前演讲,同学也爱听,因为只有我的内容,是最搞笑的。
幽默风趣本身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储备,而我在高效的外衣之下,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救赎。
我忽然发现,我讲笑话大家都开心之后,我的情绪小人,得到了很高亢的满足。
我获得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快乐,也可能也因为这个,我成为了现在的,老师的身份。
我很享受这种共鸣后的快乐,别人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很强烈的愉悦感。
也因为这个,我感觉自己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好了。
我本身是一个相对闭塞的人,但是随着这个尝试,我开始在我高中出名,我开始左右逢源,有了不少的好朋友。
周围也有了一群喜欢和我在一起的人。
当然,我自己也知道,这种快乐本身,只是一种宣泄,但是我的真实的小人,想要的,并不是这种感受的开心。
那个时候,我情绪是饱满的,也是有一种颓然。
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我还是抗拒的,我就是大家嘴巴里的,“除了书读不好,什么都好”的那种人。
即将到高三,父母的焦虑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一种压迫,他们对于我掌控欲更加强烈。
他们现在看来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还是非常朴素的,他们会认为学习的成果源自于努力的堆砌。
他们会要求我堆砌更多的“努力”。
我有开始经历了情绪上的忽视,又开始被逼迫着做一些,“为自己未来奋斗”的尝试。
当然,小人反抗继续。
非暴力不合作在继续,我时刻保持着一种努力的状态,但是毫无效果。
期望的降低也在继续,不断的对父母说我是平凡的人,堆砌着他们的失望和无力,企图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
父母的焦头烂额,我的假装努力,成为了一开始高三的主旋律。
如果故事继续下去,可能我就,平庸的一辈子了。
但是某一个瞬间,我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没有什么高人指点,也没有什么奇遇偶遇。
这个给我人生带来巨大变化的转折点,有些时候我自己都猝不及防,就是一个感觉,这个感觉,叫做想通了。
当然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幼稚的,但是我真的,想通了。
具体想通的东西,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我想通了的是,我现在做的事情,无论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假装努力,还是堆砌失望,我能获得自由,但是我的自由,只是低级的自由。
没有那么强大的期望,我会获得自由,但是我自己本身来说,也颓废了。
父母望子成龙本身,是没错的。
我是他们面子的实现,确实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让我过上好日子。
而我想通的核心问题就是,我的不自由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我不够强大。也因此,我不得不受父母支配,被忽视自己的情绪,不得不去让自己生活在压抑之中,都是因为我自己当下还太弱小。
没错,就是这个。
经济独立,才是我需要的。
说白了,就是我没钱,所以被管,被忽视,甚至我连自己的情绪,都照顾不了。
更不要说,万一以后我有爱的人,我怎么保护她的情绪?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太弱小罢了。
想通的这一切本身,可能就是一念之间的转变。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做出了规划,怎么赚钱呢?
可笑的是高中时候的我不像现在有这么发达的电子设备可以了解这个世界。
当年的闭塞我们为数不多能够利用的信息媒介就是报纸。
报纸里不会告诉你怎么赚钱,我父母这边他们的工作都是关于建筑行业的。
想让我了解到我父母工作的赚钱逻辑对于高三的我来说,也不太现实。
而至少高中学习这么久,给我带来的眼界告诉我,麦当劳的兼职,体力劳动亦或于销售与促销员,肯定不能给我带来高水平的经济独立,虽然有很多销售收入很高,但是我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唯一看到赚不少钱的人,就只有老师了。
我当年去老师家补课,100一次课,一个班级有10多个人,当时感觉,2小时1800的收入,真的是对于高中的我来说,是一种天方夜谭的存在。
粗略的算了一下,一个老师一个周末保守估计是收入过万的。
在10年的时候的上海,十万年薪已经是可以炫耀了,而周薪过万?真的是梦一样的感觉。
于是我就把高水平的经济独立,建立在“做老师补课”上。
用补课,给自己带来真正的独立,用独立,来滋润我那个,被忽视的情绪。
这个念头刚一产生,就有了很显著的效果——我竟然发现,我在读书的时候,我的情绪之中,竟然产生了兴奋感。
明显是一种感觉,我在做一件,我真正快乐的事情。
接下来的故事,就非常顺利了,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人生,和我设计的路线,竟然出奇的一致。
高三一年时间,我从年级倒数学习到了年级第十,进了同济。
老师都说我是黑马,爸妈都说我开窍了。
天知道,我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挣脱这种控制,而作为无力而弱势的我来说,老师是我看得到的唯一一条,能够给我带来经济独立的道路。
我记得高三,学习本身来说,成为了一种让我快乐的事情。
现在想来,但是的想法,功利,低俗而坚定——我要好好读书,随后把学的东西教别人。
随后进了大学之后,我开始做家教,凭借高中时候的段子储备,很幸运的,进入了新东方。
随后就开始成为了语文老师,一做就做到了现在。
我的现在似乎已经通过老师这个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
某种程度上来说,小时候被压抑的阴影,有些时候还是会存在着。
有些时候回家,就会多多少少有种压抑感。
但是我内心中的那个情绪,终于能够自由的表达了。
因为自己变得强大,开始有人重视到了我的情绪本身。
逐渐的开始慢慢挣脱出一些压抑与克制,获得了成长。
一念之间的那个转变,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告诉自己的情绪,你在做的事情的目标,是为了让你的情绪,能够在未来被人们真正的重视。
这个,就是我学习动机产生,以及在高三阶段获得持续学习动机的故事。
现在的爸妈也会不断炫耀他们在我小时候对于我的管束,给我带来了这样的生活。
而我自己知道的秘密就是,我努力,不是因为他们的管束,而是为了,不被他们管束。
我现在依旧还是不够强大,我依旧感觉到无所不在的管束。
我在酒精面前,抵抗力依旧脆弱,我的生活,依旧还是不断的感受到压抑。
父母的管束以及支配,依旧在我生活中会出现。
以前可能是金钱与经济,经济独立后,开始用情感、权威与愧疚感制造的方式来企图支配我的生活。
但是至少这些,和经济比起来,威力就小了很多了。
我的情绪小人,慢慢得到的释放,我忽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多的开始,发自内心快乐了。
这个就是我的高三故事,一个抗争与自由的故事,一个挣脱与约束的故事。
而高三学习动机怎么来的?
我的经验告诉你,来自于那一个深夜的独思。
想通了,动机正确了,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以上